亚洲艺术市场趋势和投资机会

栏目:经验交流 发布时间:2018-06-11
分享到:

赵力,1967年出生,江苏无锡人。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并留校任教。199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赵力,1967年出生,江苏无锡人。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并留校任教。199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北京”艺术总监、“艺术澳门”学术顾问、《艺术财经》杂志艺术总监、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CCAD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基金执行人、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亚洲美术教育基金会创始董事、美国思班艺术基金会董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史论、中国书画鉴定、当代美术批评、艺术经济研究、展览策划推广等。著作有《中国当代油画现状》、《中国油画文献》、《京江画派研究》、《京江画派》、《中国当代艺术》(主编)、《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主编)、《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主笔人)、《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主编)、《中国美术简史》(合著)、《中国美术史简编》(合著)。参与策划项目有2009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世纪中国美术奠基人系列展览”、“新中国美术开拓者系列展览”、“全球艺术品收藏高峰论坛”、“艺术经济高峰论坛”、“博鳌论坛-亚洲艺术沙龙”、“中国当代收藏家年会”等。
  目前,亚洲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收藏投资机会怎样?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我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艺博会越来越重要
  现在我们就身处“艺术澳门”博览会的现场,博览会是艺术品市场非常重要的形式,现场有很多的画廊,他们构成了博览会最重要的交易内容。
  以“艺术澳门”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画廊就是所谓的参展商,都来自于世界各个地方,有西方的一些画廊,比如说加拿大,以色列等一些其他国家,也有大陆的,还有“两岸三地”的,日本韩国的。实际上一个博览会的意义就在于在同一个时空里展示不同时空里的艺术品,有历史的作品,比如说古代的作品,近现代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可能已经过世了,我们不能和这些艺术家发生交流,那么只能和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交流。还有就是活着的艺术家和现在更年轻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也在这个时空里出现了。
  博览会为什么现在越来越重要,因为在博览会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高价市场渐失吸引力
  实际上,亚洲有非常复杂的人文环境。中国市场的体量是比较大的,我们有历史,有文化,影响过东亚地区,甚至全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量。
  中国从整体来说又分几个大的区块,一个是常说的叫“两岸三地”,指的是大陆和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和港澳。“两岸三地”的艺术资源和市场发育完全不一样。
  在大陆地区,从现有艺术市场表达形式来看,存在的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几个大的板块。时间上的划分应该有三大块,一个叫做古代艺术品,指的是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前这一块。
  古代艺术品市场在最近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从单件作品看,重要的艺术品,尤其是中国的书画和瓷器,包括玉器,在这个市场上单件作品的价格已经超过1亿元,已经慢慢进入一个高价性的市场状态。这个高价性的市场对于我们现状的介入来说,从投资机会和收藏机会来说,意义并不太大,绝大多数人不会拿1亿元现金来购买一件艺术品。
  不怕买贵就怕买假
  除了古代艺术品之外,这几年在大陆地区,最好的市场板块是近现代市场。近现代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因为相对来说,越离我们现在的时代越近的,留存的作品比较多。
  我们拿这个时间段的一些艺术品来看,比如书画,有一个重要的艺术家齐白石,作品在市场上的存量有多少件呢?现在能交易的作品接近有3万件,另外大约有5000余件是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作品,是不能交易的,例如中国美术馆、故宫,还有一些省市级美术馆。这几年交易量最大,成交量最大,交易最活跃,而且创造了单件作品高价的就是齐白石。齐白石现在单件作品最贵的是4.2亿元,齐白石整个交易的总成交量已经达到20亿元左右。
  这个市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不是一个能介入的市场,因为鉴定作品真伪是一个问题。
  近现代书画因为有很多艺术家都是职业艺术家,像齐白石、张大千等从开始就是职业艺术家,他们都是以卖画为生,所以很早就进入到艺术品市场里面去了。随着他们作品价格的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他们的市场潜力,伴随而来的就会有鉴定方面的问题,他们活着的时候就有假画,投资鉴别真假是个大问题,如果买了假的,就会赔个底朝天。艺术品不怕买得贵,贵,可以等待市场的下一个周期,在那个时候卖更高价格;但是如果买假了,就没有任何的价值。
  大陆收藏家作用有限
  除了近现代书画外,这几年市场上增长比较快也比较活跃的是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以前是根本没有市场的,因为我们中国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在大陆,相对来说比较保守的,基本上叫做名家的市场,有名才会有市场,才有价。
  当代的、年轻的艺术家有一个成长过程,在他们成长期间,国人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去参与助推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而愿意在他成功之后再去买他们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很多大陆地区的收藏家,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没有任何贡献作用,这是一个大问题。在艺术家的成长期我们没有跟他结下深厚的情感,那么你怎么能够等他成功以后去摘这个桃子呢!所以只有花真金白银等他贵了再去买。
  港澳市场的枢纽作用
  近20年,当代艺术品市场上已经出现很多身价很高的艺术家,比如说“F4”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以及曾梵志等,这些艺术家的成长并不是来自中国的购买力、收藏力推动出来的,而是来自于海外的力量。
  香港是“两岸三地”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发展也非常缓慢,但是现在开始进入到高速发展周期。澳门和香港的情况差不多,它是一个枢纽。在很多情况下,中国艺术品通过内地,然后通过香港、澳门推广出去,面向欧美市场。所以香港、澳门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转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香港和澳门地区培养了大量的艺术经纪人,他们非常有经验,对于艺术品的价值本身有敏感的价格考虑,对所有东西的看法是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卖钱才是关键,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进入交易。
  艺术经纪人的功劳
  另外,他们很有经验,这个是国内的很多买家和投资人不具备的,就是他们一只眼睛看国内,一只眼睛看西方,比如香港的张淑萌,还有其他的一些很重要的艺术的经纪人,他们都是这样。这些香港地区的经纪人也分为本土的和洋人的部分,尤其是一些西方的在香港地区的艺术经纪人,他们更容易和西方的收藏家建立很密切的关系,就像今天在我们现场的“尤伦斯”艺术中心,他们带来了衍生性的版画、雕塑作品。
  尤伦斯的创作者叫Ullens,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利时收藏家。他怎么能够收藏到中国从古代到现代到当代的艺术品?原因就是他早期通过香港的艺术经纪人来建构了他的收藏,那么这种收藏反过来,西方的趣味和西方对于中国艺术的选择,是通过这样的渠道进入的,所以这是我们所说的香港和澳门的特点。
  “台湾帮”的特点
  除了香港和澳门外,台湾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藏和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期,其收藏力和艺术品经营能力在全部的大中华版图里是最好的。
  台湾地区的画廊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的,现在很多的国际性博览会上代表中国身份的画廊,都是台湾的画廊。台湾很多画廊的起步是非常低的,开始经营的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从大陆或者香港拿到了一些艺术品经纪人所给他们转枢的东西,然后在台湾地区卖给收藏家。这个过程中,台湾的收藏力、购买力开始上升。1985年的时候在各个地区的报纸里面,比如纽约时报、南华早报等,都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台湾帮”,就是因为出现了大批的高端收藏家。
  这批收藏家和香港地区、国内的收藏家有所不同,大部分都是新兴的工商业,例如电子行业很多的财富人群,他们对于中国艺术有一个从传统到现代到当代的完整的渐变过程,他们的收藏相对来说不像香港的收藏家很有偏好,喜欢细致的、漂亮的东西,而更多的是喜欢用美术史的观念去收藏。所以成系列的、呈横向的、纵向的、有一定需求量的一种收藏体系便出现了。
  系列性的收藏对于一个地区的购买力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形成持续性的购买。所以,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现在,台湾地区因为有大量的成系统的购买力,就建构起来不断发展的收藏系统。这个系统现在已经从传统的艺术品、转向现代艺术品、当代艺术品、国际性艺术品,是一个很好的版图。
  华人圈两个重要收藏家俱乐部
  在大华人圈里有两个重要的收藏家俱乐部,一个是在上世纪60年代,在香港成立的敏求精舍,偏重于传统,由大陆的收藏家和香港的收藏家建构起来的一个收藏家俱乐部,收藏方向、价值观偏重于中国传统的以水墨、瓷器、古董为主的收藏。
  上世纪90年代,在台湾成立了一个叫清玩雅集的收藏俱乐部,现在成员大约40-50人,他们从事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和金融业,是台湾最重要的财富增长最快的两个领域。从收藏的内容来说,他的涵盖面更大,就像我们谈到的系列性,有油画、国画、瓷器等更多的类型。
  去年清玩雅集成立10周年,在台湾的历史博物馆办了展览,展览上就可以看到高级别的收藏品的汇集。有的人开玩笑说:“看了那个展览之后,我们知道那些拍卖市场上最贵东西的流向,流向到哪里去了。可以做一个表格,可以把所有买过的价钱都列出来,因为他们都是在市场上买的。”(内容有删节)